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施用生石灰对不同品种水稻镉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施用生石灰对水稻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降低镉富集的实用农艺措施,针对衡东县常见的6个水稻品种在红壤中施用生石灰对镉的富集能力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湘早籼45外,其余品种在施用生石灰后产量均未出现显著下降。施用生石灰可显著降低稻谷中镉的含量。中嘉早17稻谷镉含量最低,陵两优674镉含量最高,差异显著。施用生石灰处理的土壤p H值有所升高,约升高8.90%。但处理前后土壤中镉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稻米中镉的含量在6个水稻品种中也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东客家茶代表产品的主要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广东梅州、河源、韶关等12个不同地域和品质风格客家茶鲜叶及其成品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并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鲜叶蒸青样,还是成品茶,不同客家茶之间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均不同程度地显著高于新引进客家对照种龙井43(CK),总体上呈现出大叶种仁化白毛茶、潭山水仙茶和锅叾水仙茶>中叶种西岩乌龙>小叶种黄坑茶、官田茶、清凉山茶和上莞茶》CK的趋势;成品茶中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是形成客家茶叶独特“高火甜韵”或“炒米甜韵”和“甘浓而不苦涩”特征的主要物质基础,而影响这些品质成分含量高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客家本土茶树的种性和传统的“晒(晾/做)青+长炒青冶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3.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有持续减少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15℃复炒时显著增加到4.31%,而后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15℃时显著降到2.74%,而在125℃时显著增加到4.00%;EGCG、GC含量随二炒温度的提高显著增加,C、GCG、CG含量则显著下降,当二炒温度达到125℃时,EGCG、GCG、CG、CG、ECG、EGC和EC变化并不显著,C含量则显著增加.二炒温度升高,毛茶中青气消失,火甜香增加,滋味浓厚回甘,125℃时,焦火韵味明显,茶汤鲜爽味减少.二炒以115℃3 h时茶叶品质最佳,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化的综合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习惯施肥作对照,试验了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以茶渣、中草药渣为主要原料)在改良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养分均衡,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提高了0.14~0.54,改良土壤酸化效果显著;而习惯施肥则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下降了0.27~0.40,加剧土壤酸化趋势.就土壤养分效应而言,在同等养分用量条件下,茶园专用有机肥速效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缓效养分供应能力与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增加了土壤矿质元素供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可使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金萱和英红九号产量分别增加6.4%和7.8%,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在经济效益上,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的净产值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增效幅度达6.5%~7.9%,平均每667 m2增收1249~6544元.  相似文献   
6.
红紫芽茶树是一种具有高花青素含量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全年新梢呈红色、紫色或红紫色.综述了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红紫芽茶生化特点和产品开发、红紫芽茶的生理功能、茶树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及茶树花青素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提出要加强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利用,加强红紫芽茶特色产品开发,加强红紫芽茶遗传特点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露天茶园尧普通膜大棚茶园为对照、研究了冬春季低温期大棚茶园覆盖转光膜并配合补充CO2气体 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转光膜的保温尧增湿效果稍优于普通膜。覆膜期间、1~3 月棚内平均气温比露天茶园分别 提高2.8~3.4益尧3.1~3.9益尧1.3~1.9益、平均湿度比露天茶园高5.0~10.4 个百分点、保温增湿作用显著。覆膜大棚的光照 强度较露天茶园降低7.9%~30.2%、转光膜的透光率比普通膜略低、但转光膜大棚内茶树净光合速率尧气孔导度尧蒸 腾速率显著高于普通膜大棚、略低于露天茶园。转光膜大棚内、茶树新梢萌动期尧春茶开采期比普通膜大棚提前6~7 d、比露天茶园提前23~27 d;转光膜大棚茶园明前茶产量比露天茶园高51.2%~56.2%、覆盖转光膜并补充CO2 使春 茶总产量比露天茶园增加33.3%、克服了以往单纯覆盖农膜导致春茶产量下降的缺陷;冬春季低温期覆膜对全年茶 叶产量无不利影响。茶园覆盖转光膜有利于碳同化作用、水浸出物尧茶多酚尧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促进茶汤的浓厚 度尧甜度。茶园覆盖转光膜后、棚内小气候变化对假眼小绿叶蝉尧茶蚜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硒含量,通过对消解试剂混配比、介质酸度以及硼氢化钾-氢 氧化钾浓度的试验,确定了最优检测条件;并分析了取自广东茶区的35 个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初步分析该省茶叶含 硒状况及开发富硒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院以混酸配比V(HNO3)颐V(HClO4)为4颐1、盐酸浓度为6.0 mol/L、硼氢化钾浓 度为15 g/L、氢氧化钾浓度2 g/L 为茶样硒含量测定最优条件;所采集的35 个茶样中都含有微量元素硒,其中有13 个茶样含硒量为0.039耀0.097 mg/kg,占37.14%;有20 个茶样含硒量为0.100耀0.197 mg/kg,占57.14%;有2 个茶样的 含硒量为0.229、0.320 mg/kg,接近或达到富硒茶标准。就茶类而言,乌龙茶的平均硒含量最高,绿茶次之,红茶最低, 这可能与品种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